奮斗者正青春丨用創新“裝配”起高樓大廈
10年前,28歲的小伙兒馮大闊頂著清華大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的光環,來到了塵土飛揚的建筑工地,成為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的一名員工。10年間,他帶領團隊創下諸多“第一”,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3項,摘得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在清華土木工程專業學習期間,到建筑企業實習,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地的臟亂差。我一直在想,怎么能
把我們先進的建筑科技運用到實際中去?!?月18日,已是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長的馮大闊告訴記者,懷著改變這種現象的初心,他放棄了在高校任教的機會,成為同學中唯一跑工地的博士生。
他把“實驗室”搬到了工地上,現場調研了千余個項目,主導實施若干工程項目,從位于北京的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到位于鄭州的中建七局,一干就是10年。
傳統的高樓大廈多是由混凝土現澆完成,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多,環境污染相對嚴重;而現在推行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墻板等部品部件由工廠生產加工,工程現場就像搭積木一樣完成裝配即可?!啊b配’起一座高樓大廈來”,這是馮大闊初來鄭州時給自己定下的任務。
馮大闊帶領團隊開展深入研究,在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與智能建造等領域不斷攻克難關。2015年,我省首棟高層裝配式住宅在鄭州市濱河國際新城拔地而起?!耙粋€個‘積木塊’被從預制工廠送到工地,我們很快梳理清楚建設流程,將原來8天一層的建設速度提升到5天一層?!瘪T大闊說。
這些年,馮大闊帶領團隊打造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主導研發的綠色施工在線監測及量化評價技術被列入住建部《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7版)》;裝配式環扣疊合結構體系已成為行業主流結構體系之一,裝配式建筑智能造樓機填補了我國在裝配式大型裝備方面的空白。
“我的理想是將更多的理論技術創新應用于工程實踐中,讓‘中國建造’走在世界前列?!彼f。
來源: 河南日報 特此聲明:我們轉載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不承擔其法律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或修改
掃一掃
關注綠色裝配式建筑網微信公眾號